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朱贤杰:一代宗师施纳贝尔5-4 200920

2020-09-20

一代宗师施纳贝尔5-4

/朱贤杰(著名钢琴家、艺术评论家 霸拓艺术家顾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施纳贝尔1882年4月17日生于奥地利边境的利普尼克,父亲是纺织商。七岁时全家前往维也纳。他的音乐天才很早就被发现,六岁时他凭记忆弹了从他姐姐那听来的乐曲。一开始他跟汉斯·什密特学琴,什密特写过大量的练习曲,他的五指练习现在还在出版。两年之后,他已经有资格跟莱谢蒂茨基学习,奥地利籍的波兰钢琴家莱谢蒂茨基(Leschetizky,1830-1915)是当时最伟大的钢琴教师,是钢琴艺术史上有着卓越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有关莱舍蒂茨基与施纳贝尔的教与学将另文述之。

       施纳贝尔在世纪之交之时,移居柏林,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最愉快的一段时光——演奏、作曲、教学这三项音乐活动被他认为是作为一个“职业音乐家”所必需的。1905年,与演唱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作品闻名的女中音歌唱家泰勒丝·贝尔结婚,并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的舒伯特作品音乐会,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后来成为钢琴家,另一个成为演员。施氏一生致力于室内乐,曾多次与小提琴家卡尔·弗莱什、西盖蒂和欣德米特,及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富尼埃演出重奏。作为钢琴家,他的声望在上世纪20年代达到了高峰,在纽约、伦敦和柏林连续演奏了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1939年为逃避纳粹政权移民美国。1940-1945年在密执安大学执教。1944年入美国籍,他演奏的作品从早年的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到中年的贝多芬,接近晚年时他转向了莫扎特,他说:“我从勃拉姆斯出发,现在我到达了莫扎特。”

       在他的晚年,他很少弹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对他说来,这成了一种缺乏品位的工作。在他讲演时,当被问及为何他的曲目受到如此严格的限制时,他以下的回答后来曾多次被人引用:

       “我的回答是,我只被这种音乐所吸引,那就是其本身比任何可能达到的演奏效果还要好的音乐作品,除非一部作品的音乐内容吸引我,让我去无穷尽地探索,否则我就对它不感兴趣。比如,肖邦的练习曲是完美的作品,但我就是不能花费时间去弹它们。我相信我知道它们,但是对于莫扎特的奏鸣曲,我就不能肯定我真的懂它,然后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弹它……给孩子们弹莫扎特,是因为音符的数量很少,成年人避免弹莫扎特是因为音符的质量太高。”

       这种对音乐信念使得他的演奏具有内在的平静,也让他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和音乐舞台上的意外。据哈罗德·勋伯格的回忆,施纳贝尔有一次与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协奏曲》,这是他的拿手作品,并且公演过不下上百次了,但是在慢乐章时,就像其他艺术家在其演出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两次的那样,他忘谱了。独奏和乐队无法凑到一起,当音乐停顿下来时,听众席里一片可怕的寂静。瓦尔特吓呆了,施纳贝尔耸耸肩膀,皱皱眉头,走到指挥台旁,两颗灰白的脑袋凑在总谱上。音乐重新开始了,施纳贝尔回到钢琴旁。对其他钢琴家来说,遭遇如此的精神上的冲击与羞愧,恐怕是难以克服的。但施纳贝尔不会,他继续演奏,像中断之前一样地优美,或许更加精彩,他要让听众忘记方才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