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姜力:钢琴史上几种重要律制浏览及弹奏体验7-4韦克麦斯特律 201228

2020-12-26

钢琴史上几种重要律制浏览及弹奏体验7-4 韦克麦斯特律

文/姜力(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三、韦克麦斯特律(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

阿道斯.韦克麦斯特(1645-1706)是十七世纪晚期德国音乐理论家、管风琴制造家兼作曲家(-1),韦克麦斯特是以主张并研究十二平均律而著称的(-2) (实际上十二平均律早已传入欧洲) ,当时音乐家尤其钢琴家认为十二平均律缺少调的性格,习惯上一时接受不了,大家总希望有这么一种律:既能保持调的性格又能多一些调性变化的可能。韦克麦斯特为此又设计了几种介于中庸全音律和十二平均律之间的特殊律,又称不规则律,这里介绍的韦克麦斯特律的就是其中一种,该律在十八、十九世纪受到一定重视(-3),至今的一些古典音乐会也有选用。

韦克麦斯特律音分表(-):

表4.png

 

韦克麦斯特律有人也称其为“四分之一最大音差平均律”,这是因为他把五度相生律多出来的24个音分平均给了12个五度中的4个五度音程,另8个五度音程还保持纯律的五度音程状态(即702音分,纯净无拍音)(-4),这种律的优点是(-5)保持了各调性的特点,能够随着调号的增加使和声的音律可以转变成旋律的音律,基本实现了十二个大小调的转换。

下面介绍一下巴赫与不规则律(-),德国著名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6)(J.S.Bach 1685~1750)是巴洛克时期音乐代表人物,他当时写了许多可供十二平均律钢琴弹奏的钢琴作品,但是他当时对钢琴律制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十二平均律,只是一种趋于方便调性转换的十二平均律倾向(-7),我要解释的是,十二平均律倾向在概念上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倾向在欧洲是一种很暧昧的态度(-8),它既想保持调的性格又希望频率比趋于平均,调性可以自由转换。可以看出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并不想对调的性格进行彻底的革命,因为十二平均律性质已决定了自身没有调的性格(-9)。就巴赫两卷平均律曲集来说,有研究证明,它是用多种律制写成的,我个人认为(-)巴赫对十二平均律有倾向、有愿望、有实践,但并非是不折不扣的十二平均律主义者(-10)第一(-11),曲集(尤其第一卷)的创作中,在调的设计问题上,巴赫注意结合了该调的特性(这一解释在赵晓生《巴赫解密》一书中可以看到),说明他注意了调的性格;第二(-),巴赫在创作每首作品时,对音程和调性的适合度有所选择(这在英国乐器家巴恩斯的研究中已有赘述);第三(-),巴赫要求把大三度音程调的比纯律大一些,还有﹟d-﹟a音程在第一集中多次出现,我们用排除法来看,说明当时钢琴不是调的纯律和中庸律,又因为十二平均律调律法是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的,而不规则律则是当时比较盛行成熟的律制,那么说巴赫平均律曲集是专为十二平均律所写的就有些牵强,应该说巴赫有这种愿望,这类作品也适于十二平均律的钢琴弹奏;第四(-),基恩伯格是巴赫的高徒,他一直追随巴赫的律学思想并潜心研究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去世后他陆续研究出了三种不规则律,其中他1779年提出的“适当律调律法”具有一定影响力。透过基恩伯格的研究可以推断巴赫并非不折不扣的十二平均律思想,也是暧昧的平均律倾向者。我国著名律学家缪天瑞先生的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是(-12):“我们不能从纯数理角度而应当从当时音乐家的审美观点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