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杨拯:谈谈电影《钢的琴》 210802

2021-08-02

谈谈电影《钢的琴》

文/杨拯(南京艺术学院)

资料提供/杨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本文不讨论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而是探讨在某些技术细节上本可以避免的致命伤。这对于技术控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一、电影《钢的琴》故事梗概

从故事结构来看,《钢的琴》有一个非常类似商业电影的剧本框架。绝望的父亲在离婚后,为了保住孩子的抚养权,必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为女儿搞到一架昂贵的钢琴。钢铁厂工人出生的父亲,在各种尝试都失败后,决定自己制一架钢琴。于是他着召集了一帮各有所长的朋友,开始了铸造钢琴,可是一旦当父亲决定造钢琴后,造钢琴这件事就变得不再重要了,第一、造钢琴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这个业余团队几乎没遇到什么“技术困难”,第二、父亲仍然失去了女儿,尽管是他主动让出的,所以最后钢琴造好了,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但似乎也没有变得更差。

这是一个中国电影并不陌生的题材,农民造飞机,农民拍电影,都曾出现在中国电影的故事中,《钢的琴》虽然讲述的是下岗工人自己造钢琴的故事,但实际上本片却用了一种,完全非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造出一架钢琴,而是通过这个造钢琴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早已被人们遗忘的时代和一种情怀。

 

二、电影《钢的琴》社会影响

《钢的琴》经常被影评人和影迷称为,2011年最好的国产电影,它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人们,面对艰难生活时悲悯情怀和失落感。《钢的琴》不同于大家想象中的那种枯燥的文艺片,而是在趣味上更符合通俗意义上的商业娱乐电影。《钢的琴》在各种电影节上,都曾获不同奖项的影片。

 

三、电影《钢的琴》本可以注重细节而拍的更好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本片的制作成本不足500万,由于捉襟见肘的制作成本制约,导致本片在许多场景上,显得简陋和粗糙,但导演张猛还是在这种困窘之中,努力找出了一条个人风格的道路。遗憾的是电影中关于造钢琴的细节如果能得到专业的钢琴厂,钢琴调律师这部分小众群体的认可,那就比较完美了。细节的完美真的很重要,所需的成本也非常小,碰到热心的行家,甚至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四、电影《钢的琴》技术细节错误在哪里

从一名钢琴调律师的角度来看,《钢的琴》中那个不懂钢琴制造的父亲要造一台钢琴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虽然钢琴的铁支架理论上可以由钢铁厂造出,但是一定要有样品才能做出模具,有模具才能造出铁支架。不彻底拆开一台钢琴是难以观察其内部结构进行测量而做出模具的。

其次钢琴的击弦机是开放式四连杆机构,配合非常精密,里面隐含了很多一个外行人肉眼不能观察出的秘密,不懂钢琴制造的人是绝对无法成功复制的。

再如,钢琴的羊毛槌头、琴弦等,必须从专业厂家才能购买。即使是以上条件全部具备,艰难装配成功以后,一个不懂钢琴的人,造出来的琴也只是造了个钢琴的样子,不具备艺术价值。很难想象一群不懂音乐的人如何给钢琴挂上高音琴弦(裸弦)和低音缠弦的,如何利用十二平均律、同度、八度给钢琴调试音准的,缺失了这部分细节,很难让人信服。

最终钢琴造出了,这是一台奇形怪状的钢琴,我们对这位父亲的执着,对女儿的爱表示敬佩,但这台钢琴有什么价值呢,类似扬琴音色的钢琴,更可以想象毫无触感可言。

电影里造的明明是台三角钢琴,却出现了立式钢琴的卡钉(琴键末端的顶柱),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有必要那么吹毛求疵吗?我们的国家现在提倡软实力,是不是这部片子只能是在国内放?拿到国外去发行的话,会被抨击吗?一个不懂钢琴构造的团队,拍这样的电影需要慎重。

在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钢的琴》,有着无数无数琴童家庭的共鸣。人们讨论《钢的琴》电影里小女孩弹琴的指法,没有任何专业性可言。如果中国老百姓为以此为蓝本、为楷模,去效仿,就可能会给全国人民做了个不好的示范。

 

五、国民素养中可以寻找到的答案

某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期末考试的第一道论述题是:“中国的国民音乐教育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且现在也落后于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