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申请

霸拓资讯infomation

首页 > 霸拓资讯

中国钢琴调律师之 王德生:钢琴调律是我的专业,我必须做得更好 220926

2022-09-24

中国钢琴调律师之王德生篇

王德生:钢琴调律是我的专业,我必须做得更好

文/ 韩辉丽(资深记者/ 自由撰稿人/ 原《音乐生活》责编)

项目策划/ 霸拓

 

【编者按】让更多的人了解调律师及其行业是实现“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地位”(《霸拓章程》第三条)这一霸拓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2019年,霸拓策划开拓“中国钢琴调律师”栏目,并聘请资深记者采访业内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环境的中国钢琴调律师,撰写系列文章,反映调律师的真实生活,以彰同好。

2022年,第二季“中国钢琴调律师”,再次来袭。

 

 

“钢琴调律对大部分从业者来说,是职业,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专业。我所理解的钢琴的音准、好弹、好听,要比一般的从业者理解得更深刻一些。我既然在做这个专业,就一定要让它达到一个很高的技术水平。”

      王德生

 

 

从1973年到2022年,我一直都在中央音乐学院

 

1973年10月,上小学三年级的王德生,被当时位于长安街复兴门附近的中央五七艺术学校小提琴专业录取,后来恢复为中央音乐学院。1977年,王德生转到钢琴调律与维修专业学习,1979年底,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参加工作至今。算起来王德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工作、生活了近50年的时间。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填写简历只有2项,中央音乐学院读书、中央音乐学院工作。

 

“我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正赶上了国家从改革开放到建设强国的最好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音乐学院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经历了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台台好钢琴运进校园的黄金时代,我深深为它骄傲。能一直坚守在这里,有一个这么高的平台,我感到非常幸运。”

王德生开始工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所使用的钢琴,基本上是国外各种品牌的老钢琴和各种国产钢琴,所以钢琴修复的工作比较重。师傅们教的大多是怎么把这个琴全部拆开,再怎么装回去,破损的零部件要如何修复等等。最初乐器科的工作是有明确分工的,调律的就是调律,修琴的只管修琴,互相不交插。后来等到王德生他们进来后,才逐渐打破了这种分工。他们所有的工序都要学,都要做,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而是要根据各个师傅的特长来学。所以几年下来,除了钢琴调律和击弦机调整以外,还包括各种零件的修复与更换,弦轴板、音板、码桥的修复和更换,外壳油漆的修补等工作。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认真钻研,王德生达到了可以独立将一台钢琴所包含的所有工序全部掌握的程度。不得不说,师傅们的倾囊相授确实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乐器科的工作主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能够让钢琴能弹、音准就行,至于弹奏触感好不好,音色好不好听,都还谈不到,因为琴太老了,能弹响就不错了。”

 

1.jpg

 

我真正喜欢上这个行业,是在接触了施坦威钢琴之后

1986年,首次由中国主办的国际音乐比赛——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在北京举行。为了这次国际比赛,文化部特意购买了30台德国施坦威和奥地利的贝森朵夫三角钢琴。由于王德生的业务能力优秀,全程参与了比赛当中的钢琴保障工作。比赛结束后,文化部对这批琴进行了统一分配,中央音乐学院分到15台,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也各有所得。这十几台钢琴,中央音乐学院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特别要求乐器科要安排专人负责这批琴的日常维护,王德生再次凭借出色的专业水平,成功入选。

第一次看到全新的施坦威钢琴,王德生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好的钢琴是这样的,原来钢琴能弹奏出这么优美的声音。”施坦威让他着迷,从那以后,王德生更加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非常享受和钢琴在一起的每一分钟。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忘记了上下班时间,完全沉迷了进去。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活干不完绝不离开,晚上七八点钟回家,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老师们下午也要上课,王德生经常在中午调琴,不做完不离开是他一贯的作风,所以经常忘记吃午饭。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辛苦,反而乐此不疲。

“我真正喜欢上这个行业,就是接触了施坦威之后,我通过跟德国技术人员交流,看人家的工作状态,自己再不断地琢磨,真的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施坦威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原来钢琴的世界这么美妙。”

一开始接待德国技术人员,需要有翻译陪同,当时是请教德语的老师来做翻译。一次老师开玩笑说:“你们有这么好的琴,要学德语吗?我可以教你们。”

王德生一听,正中下怀,学会德语,自己就能和技术人员直接交流,这真是太好了。于是,王德生开始学德语。因为那几年中央音乐学院不断地从德国买琴,施坦威就不断地派人过来维护,每次德方人员过来,王德生都是全天候陪同,除了一起工作,周末还带他们一起玩,所以德语进步很快,渐渐就不需要翻译了。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互相也了解了。为了节省时间,施坦威的技术人员经常会分一些工作给王德生他们做。

“他会告诉你每一个单项工作怎么干,等你做的符合他们的要求后,他才会告诉你下一步,所以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学,一步一步地做,跟他一起干的越来越多,我们学到的专业技术也越来越多。”

2006年和2010年,王德生两次赴德国汉堡施坦威公司学习,第一次是有关三角琴的调整,第二次是针对音乐会用琴的调整,培训结束后,王德生获得了施坦威颁发的音乐会钢琴技师证书。

“我们去德国学习,算是真正领略到了施坦威对各项数据近似苛刻的标准,那真的是头发丝的概念,你差一点点都不行。今天我们做的这一步,你必须严格地按他的标准来操作,你说不可能了,他就做给你看,他做得真的就比你好。人家可以你也必须可以!我必须逼着自己达到他的标准。比如一台施坦威钢琴的制音器,从安装到调整,我们大概需要工作四天,而教我们的老师说,他自己四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看人家在操作时,手上完全没有多余的动作,清清楚楚,一步到位。”

在施坦威公司学习时,他们请的都是每个工序里最好的技师给王德生他们上课,他们接受的是最顶级、最专业的培训。这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德国人的严谨和近乎苛刻的标准和规范,让王德生苦不堪言又欲罢不能。他要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的潜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那段时间经常有调到崩溃的时候,真的是在挑战极限。每天都觉得特别累,一回宿舍就瘫了,要赶紧睡一会儿,吃饭都退到了次要位置。我有点儿近视,平时都不戴眼镜,但是那段时间必须天天戴着,我必须要看得清清楚楚,否则这活儿没法按照要求来完成。”

施坦威给王德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门,让他能够和世界名琴交流和对话,从而把自己练得更高、更强。

“原来学的时候和具体调整的时候,都是差不多就行了。没有人严格地告诉你,这个钢琴的琴键下沉到底必须是完全的10毫米。所以对于专业的调律师来说,击弦机各个调整项目,在具体操作时,一毫米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尺寸,这里边可以填出很多的内容。我们最简单的比喻是最起码要把一毫米能够分成10份,精确来说一毫米要分成20份。就比如说,我在操作时,哪怕是加上去一张最薄的纸圈和去掉一张纸圈,对于精细触感来说,它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对尺寸的精准要求,你必须深刻地把最好的触感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2.jpg

 

与殷承宗老师的合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有近十年的时间,王德生曾经作为殷承宗的专职调律师,跟随他到全国各地去演出。

作为一个一流的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对钢琴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刚开始时,每次王德生调完琴,殷老师都会先肯定他的工作,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地方还可以再好一些。”按照他的指点,王德生再仔细调整一遍后,自己也感觉到触感上会有所不同。正是这种细微处的差异,让王德生感受到了音乐和钢琴完美融合的玄妙之所在。

因为需要到全国各地去演出,王德生和殷承宗变成了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两个人经常一起聊天,聊钢琴、聊音乐、聊人生。王德生常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因为渐渐了解了殷老师的弹奏特点,以后调起琴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殷老师最让我非常佩服的就是他的敬业精神。他一天别的都可以不干,但是不练琴不行。不管前一天多晚、多累,每天上午他都要练几个小时的琴,雷打不动。”

最初巡演的时候,各地的钢琴还没有那么多好的音乐会钢琴,殷承宗就自己带琴去演出。有时候钢琴还没有运到,王德生就承担起了找钢琴的任务。

“王德生,帮我找台钢琴,我要练琴了。”

“好的,您等我打个电话。”

幸亏王德生所在的音乐学院还承担了为国内培养钢琴技师的任务,所以王德生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找台钢琴还难不倒他。但耳濡目染间,他感受到了殷承宗对钢琴的挚爱与敬畏。尽管巡演的曲目都一样,这些曲子早就烂熟于心,但是殷承宗依然会一丝不苟地练习,一丝不苟地走台。演出前不接受采访,也不参加任何活动是他铁定的纪律。他在演出时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失误,这也是让王德生最敬佩的一点儿,现如今这样的音乐家真的不多了。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王德生学到了很多,也让他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敬畏。

“钢琴调律师需要掌握的,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会和弹琴的人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能让他更信任你。大师级的音乐家,其实都是很宽容的。我的理解,音乐会钢琴是一件公共乐器,在我们按照严格的标准调整出来以后,演奏家在音乐会前的走台非常重要,他通过走台,就会对这台钢琴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在正式演出的时候,他会自己控制和调整弹奏状态,那种最好听的声音,很快就表现出来了。虽然他们也有可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但是相信你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3.jpg

 

钢琴调律师的自我修养

钢琴的保养分四大部分:一是钢琴调律,二是击弦机的调整,三是音色的调整,四是钢琴的修复,这四个方面的技能应该是每一个专业级的钢琴调律师都必须完全掌握的。

从钢琴调律来讲,就是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把音调准了。在王德生看来,保守估计,现在从事钢琴调律这个专业的人,50%是无法把音真正的调准的,也可以说他们对音准的理解没有那么细致,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了解的都不够。

大多数学习音乐的人,特别是学弹奏钢琴的人,音准从哪里来?是你的钢琴调律师给制定出来的。如果一个调律师没有把琴调准,其实是在耽误别人。因为你调过的每一项内容的音准准确性,都决定了别人的音高标准,如果没有做好,对不起这个专业。

“什么样的钢琴是好弹的钢琴?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谈不到好不好弹,大部分的现象是只要88个琴键个个都响就行。我们说的好弹是建立在,它的每一项调整的尺寸要求,完全都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上,这些标准你必须完全清楚。再一个就是从弹动琴键到发出声音,整个击弦机的运动过程、各个零件之间的关联关系,你也要完全掌握。”

我们常说,按照标准的尺寸把一个琴键调整得好弹不难;难的是,要把88个琴键都调整得像一个琴键那样的弹奏触感是非常难的。而且这个尺寸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它会因为钢琴品牌的不同,钢琴大小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在这台琴上10毫米的触感是好弹的,但是下一台琴可能需要做到10.2,也有可能是9.8。而且立式琴和三角琴的要求也不同,三角琴的小型和大型要求也不一样。调律师必须根据每台琴的不同,来分辨、摸索这毫厘之差。另外,整体的均衡性,也非常重要。

钢琴调律和击弦机的调整,都是调律师日常必须要干的工作。而对于音色的调整来说,却不是人人都会的。对于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对音色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对专业的音乐人士来讲,对音色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实际上音色的处理对于钢琴调律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你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如何去得到一个好听的声音。所以说音色的处理,是一个专业钢琴调律师的灵魂之笔。

“整音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也是最难的一个技术。扎榔头,根据听到的声音,你需要认真考虑需要扎在什么部位,扎多少下,扎的深浅,出来的声音都不一样,我自己的理解,尤其是最后那几针,做得好的叫天使之针,一旦扎过了就成魔鬼之音了。”

如何才能够让钢琴发出好听的声音,工作的经验性特别重要。只有实际操作过很多的各种钢琴整音方法,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听的声音。还有多听好琴的声音,你的耳朵才会进步,如果长期听到的都是普通琴的声音,那么你对好声音的理解也就不会有所提高。

钢琴修复也很重要,虽然现在老琴很少了,但对于一个立志要成为一名专业调律师的学生来说,能够把那些已经有百八十年的,弹也没法弹,听也没法听的破琴,从头到尾地翻修一遍,使其能够达到弹奏要求,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技能。

 

4.jpg

 

钢琴调律是一个充满玄学的专业

“就钢琴调律而言,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专业有几点是充满玄学的。比如说音准、触感、音色其实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更像是纯心理上的一种感觉。”

我们用手指按动琴键,击弦机的运动会反馈到我们手指上一种力,我们对这种力量的感觉,就是人们所说的触感。调律师首先要判断它对还是不对?其次还要分析它是不是弹奏者所期望的那种感觉,这个正确的感觉需要有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会产生出微小的区别感觉,初学者很难体会。

“除了触感,音准也是一个充满玄学的东西,因为大多数的时候,每个音的音准,只能靠你自己的耳朵来听觉来判断,但说准和不准的,有时候有可能是别人。你认为准了,他认为不准,到底听谁的?但如果你能让百分之八九十的专业使用者认可你调过的琴的音准,那才能证明你的技术水平是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

虽然在各种各样的理论数据书上,关于音准有一大堆的说法,但是纵使你能把这些书倒背如流,而真正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该听不准还是听不准。音准有一个符合大众的基本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带。在实际操作中,只要你进入这个带里都叫准。但是具体到每台琴,必须调到那个点上才叫做准。所以说音准的问题也非常玄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你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老师,只有当面的口传心授,通过刻苦的学习与训练,使你的听觉真正达到和老师同步,才能够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音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音准软件,但是王德生认为,可以使用仪器但是不唯仪器论。它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不会让你犯大错误,但是真正的音准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耳朵。因为每个琴的共鸣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仪器是分辨不出来的。

在这里面,其实最难理解的是音色,好听不好听,完全是一种心理反应。什么叫好听的声音?所有的理论书籍里面都有论述,但是没有一种是能够准确表达出什么声音才称得上是好声音的。它没有具体标准,没有理论数据。不同讲述者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听者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它更像是我们的心理认知。大部分人可以分辩出来这是钢琴的声音,这是大提琴的声音,那是黑管的声音。能听出不同乐器发出来的声音,是音质的不同,不是音色。音色就是同样是钢琴,不同的品牌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同一台琴,不同的人来弹,也能感觉到它的不同。

有一次,王德生走在音乐厅的楼道里,这时他听到一台他非常熟悉的钢琴传出旋律,这让他心里一沉:“完了,完了,这钢琴怎么变成这种声音啦?”等他进去坐下,待那位弹奏者弹完之后,又换上另一位演奏者时,钢琴马上变了一个声音。这才是他熟悉的声音,他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真的是同样一台琴,不同的演奏者,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声音。所以钢琴声音的好坏和钢琴本身有关系,和弹琴的人关系更大。我们经常说有人弹琴好听,有人弹琴不好听。那钢琴调律师能做什么呢?他们需要结合每一台钢琴的声音特点,给这个钢琴的声音做一个整体的平衡,这才是最重要的。

“弹琴的人最烦的是,当他们用同样的力度去弹音阶、弹琶音,但是相邻的声音之间声音的强弱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把声音做个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5.jpg

 

调出好声音的前提是对好的声音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一个专业的调律师的耳朵是怎么练出来的?首先你必须知道好琴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说我没有那么好的平台,接触不到施坦威,接触不到世界名琴,怎么培养对好声音的感觉呢?

王德生的建议是去听CD,现在包括网络音乐,都会标示出录音用的是什么品牌的钢琴。你可以经常去听那些世界名琴录制的音乐。虽然为了保护我们的耳朵,我们不提倡多听耳机,但是古典音乐对耳朵的伤害是很小的,因为耳机的声音要强于喇叭的声音。不要去听摇滚、重金属这种爆炸式的声音。最好有一套好的音响,你会有身临其境的那种感觉。通过大量的听,不但可以加深你对钢琴音乐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对好声音的感觉。

“我所处的平台不一样,接触的钢琴不一样,所接触的弹琴的人也不一样。当你日常的工作主要是面对施坦威钢琴时,当你是把调试音乐会用琴当作日常工作时,当你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琴家们时,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肯定与职业调律师是不一样的。我能做到现在这一步,有比较幸运的一面,但更多还是要有自己对专业的一个喜欢和钻研。”

 

6.jpg

 

专业要发展,需要后继有人,我们必须培养人才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钢琴调律师呢?

王德生认为首先是耳朵没有毛病,其次要喜欢音乐,不管之前是不是搞音乐的,喜欢音乐都是一个前提条件。

其次是手比较巧的人,钢琴调律师的考试通常有一个零件的拆装环节,应试者一上手,通过他拿工具、使用工具的这个动作,王德生就知道他适不适合干这行,有的人一看这个东西,就知道怎么拆下来,怎么装回去,有的人却工具都不会用。

再一个就是性格不能太张扬,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王德生觉得,心态平和的人更适合做钢琴调律师。中央音乐学院招学生,都有一个压力测试,是一个心理学的项目,一般来说,学校会挑那些抗压能力强的人。

“搞技术的人,没有几个是能说的。你让他做行,讲不行。我们这个专业一直秉承的也是口传心授的方法,单纯的说可能双方的理解不同步。比如说什么样的声音才叫做好听,什么样的拍音才是真正的音准,什么样的弹奏感觉才是正确的触感。你无法准确地形容,他也无法正确地体会,你必须一步步做出来,原来是什么样子,通过怎样的改变,最终变成了这个样子。”

到2023年,王德生就在中央音乐学院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钻研自己的专业。现在的王德生是中央音乐学院乐器科科长,国家级音乐会钢琴技师;长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及北京各大音乐厅的音乐会钢琴维护工作。在这期间,主要承担过国内及国际的多次的钢琴比赛用琴的保障工作。为多位国际著名钢琴家调试过音乐会用琴。在教学方面,王德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调律与修复”本科专业主讲老师,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与施坦威公司联合举办的“施坦威钢琴调律与维修”培训班主讲老师。

谈到未来,王德生觉得自己的工作重心可能要偏向教学,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钢琴调律师。

 

一个人的职责只在找到自己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王德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扫二维码联络韩辉丽

1573204330124523.jpg

 

 

浏览第一季“中国钢琴调律师”

中国调律师的真实存在-.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