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晋:琴弦衰减特性对钢琴声学品质的影响琴弦衰减特性2-2由于钢琴琴弦衰减特性而产生的现象 230130
琴弦衰减特性对钢琴声学品质的影响 2-2由于钢琴琴弦衰减特性而产生的现象
文/李子晋 (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2 由于钢琴琴弦衰减特性而产生的现象
2.1 泛音的非谐和性与音色
泛音之间的频率不谐和——泛音的非谐和性,在钢琴音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第一、二、三次谐波,因其他谐波相对衰减得较快),它会导致音色上的不柔和,但是绝对谐和的音色并不一定会给人以悦耳动听的感觉。
美国著名钢琴调律师James F.Ellis研究结果表明,就钢琴的声音而言,泛音的非谐和性存在于声音中会使音色更加丰满,但超出一定范围,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在低音区尤为突出。这也是电子钢琴和声学钢琴在音色纯净度上的差异所在。 由于钢琴声音中泛音的不谐和关系是由琴弦的刚性因素所决定的,那么它与琴弦的长度、直径、张力的关系如下式。
F0—— 琴弦振动的基频
K —— 琴弦的刚性系数
d—— 琴弦的直径
T—— 琴弦的张力
L —— 琴弦的有效弦长
所以,在长度、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而增加琴弦的张力,会降低泛音的不谐和因素,在直径和张力不变的情况下而增加琴弦的长度,同样会降低泛音的非谐和因素。
2.2 假拍
(1 )拍音与声音的衰减
琴弦振动时,产生的一种复合音是由基音和一系列的谐音组成,这些谐音不会改变原来声音的音高,反而会使声音更加丰富。
假拍是由于琴弦的构造或张弦的方法等因素,而致使一根琴弦振动时谐音间以差别极小的频率相互干涉,所产生的拍音现象。假拍的产生使琴弦振动产生的谐波不符合正常谐波合成后的波形,使琴弦在一个斜向的椭圆形状态中振动,它产生的能量则以一个恒定的速度消失,不利于声音的延续,也就是衰减率的减小。
正常状态下琴弦振动产生的拍音现象不同于假拍。正常的拍音是在两根琴弦同时振动时,不同频率的同度音产生的波所合成的,有拍音的现象能使刚发出的声音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声音的快速衰减。一般比较优秀的调律师能把拍音控制在上下 1.5 音分的范围,而超出这个范围,拍音偏离 2 音分以上,则无法充分地体现音乐。
(2 )有拍音和无拍音现象在音色上的区别
有拍音(指拍音速度较慢)和无拍音现象在音色上有细微的差别,无拍音现象在听觉上给人的感觉是声音纯净。两者即使是在基音无区别、持续一段时间后的余音上,音色也会产生变化。无拍音的精确的调音状态,使音色始终保持最初的声音状态,基音先趋于衰减,余音则持续发音。不稳定的(即有拍音的)基音会更快、更早的发生衰减现象,而余音则正常发出,两者在能量损失上无差别,发生衰减的时间不同则导致了音色的不同变化。
以诺的斯卡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为例,在不使用踏瓣的情况下,将钢琴中 C1~C8 键在 60 dB 下对基音和谐音进行声音衰减的测试。我们发现在 0.2 s~50 s 时间段内,尤其在第三、四两个八度范围内,声音衰减变化最大,低音区比高音区在声音上更具持久性。由此可看出,声音衰减发生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频率的区域,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
2.3 声音衰减在音乐上的重要性
合适的声音衰减在钢琴演奏中尤为重要,要听到优美如歌的旋律需要持续的音调,声音的衰减就必须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声音将失去清晰感,反之,如果持续时间过短,声音将缺乏饱满度。我们可以想象用管风琴演奏肖邦的《降 A 大调波罗乃兹舞曲》或用钢琴演奏巴赫的《F 大调托卡塔》时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因此,在钢琴调律中应考虑到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等因素。
3 结语
钢琴琴弦的衰减特性对钢琴的声音品质、调律、音乐表现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对钢琴结构的分析需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出判断,才能透彻了解钢琴琴弦的物理特性。
参考文献
1、龚镇雄.音乐声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2、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3、关肇元,金菊生.钢琴制造: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60
4、陈喜棠.钢琴制造:台北徐氏基金会出版,1984
5、Klaus WogramThe. strings and soundboard. Five lectures of The Acoustic of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