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林:钢琴调律基础理论-弦的谐音系列 220122
钢琴调律基础理论
弦的谐音系列
文/张茂林(北京乐器研究所)
来源/北京乐器研究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的基本态度。作为学术平台,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认同)能引发思索的文章。
这里所讲的是一条理想弦的横振动的谐音系列。
设一条弦的全长振动发出的基音为大字组的C音,其分段振动所产生的一系列谐音(也称分音)的对应音高如图1—6。
要记住,谱表下面所标的一行阿拉伯数字具有如下几种作用
(1)表示每个谐音的序数;
(2)表示弦分几段振动;
(3)表示各次谐音相对于基音(第一谐音)频率的倍数;
(4)表示各个谐音之间的频率比。
譬如:
谱表中标以“1”的音(c),它是第1谐音(也称基音),对应于弦的全长振动(可理解为“分一段”),频率即基频。
谱表中标以“2”的音(c),为第2谐音,对应于弦的两分段振动,其频率是基频的2倍。
谱表中标以“3”的音(g),为第3谐音,对应于弦的三分段振动,其频率是基频的3倍。
谱表中标以“8”的音(c2),为第8谐音,对应于弦的八分段振动,其频率是基频的8倍。
再看各谐音之间的频率比:
第2谐音与第1谐音(基音)的频率比为2:1;
第3谐音与第2谐音的频率比为3:2;
第4谐音与第3谐音的频率比为4:3;
第5谐音与第4谐音的频率比为5:4;
第5谐音与第3谐音的频率比为5:3;
第6谐音与第5谐音的频率比为6:5;
第8谐音与第5谐音的频率比为8:5。
音乐工作者习惯于把谐音系列称为泛音列,把高于基音的谐音称为泛音。必须弄清楚的是,谐音的序数与泛音的序数错开一位。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首先基音是一致的;
第2谐音对应于第1泛音;
第3谐音对应于第2泛音;
第4谐音对应于第3泛音。
这一点务必记住,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观察和认识弦的谐音系列以及各次谐音之间的音高、频率关系,有助于对音阶的生成及音程协和性的理解,从而为以后学习律学知识及拍音的形成与计算打好基础。